聚焦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六大看点
聚焦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六大看点
三十载辉煌历程 谱写发展新篇章
8月25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表彰大会在上海召开。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央编办原副主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出席并讲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秘书长杜同和、副会长贾志忍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个人和单位颁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兼职副会长、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石维忱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由184名理事组成的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由51名理事组成的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由5名同志组成的监事会。于学军当选理事长,王洁、马振华、周海龙、冯志合当选专职副理事长,王洁兼任秘书长,聘请石维忱为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于学军做了“创新引领 绿色保障 助力生物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思路报告。同时,举办的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发展院士论坛邀请了江南大学教授、原江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斌做主题报告。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陈建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建人事部主任杨曙光莅临会议。来自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会员代表及地方政府代表、媒体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由梅花集团独家承办。
看点一:高速高质量发展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在讲话指出,生物发酵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生物发酵产业不仅为食品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农业、轻工、医药、纺织、能源等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的延伸,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张崇和会长回顾了生物发酵行业三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协会卓有成效的工作。指出行业通过三十年的努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主要产品产量3065万吨,产值2557亿元,出口量527万吨,出口额54亿美元。氨基酸、有机酸、淀粉糖、酵母等20多个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企业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取得丰硕技术创新成果,46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行业绿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资源消耗大幅下降,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协会近五年在政策研究、谋划布局、标准建设、绿色发展、搭建平台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看点二:协会工作扎实、全面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石维忱在五年工作汇报时指出:
过去五年,协会加强政策研究,当好政府助手。向有关部委提出产业政策修改建议60余条,编制产业发展报告、调研报告、项目报告30余项,推荐项目编入《国家重大工艺、技术、装备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30余个,完成清洁生产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课题10余项,完成地方政府委托任务近20项,得到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好评。
过去五年,协会注重谋划布局,引领创新发展。制定《“十三五”生物发酵产业发展规划》,授予企业行业中心5个、共建中心6个,推荐组建中国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8个,推广技术成果154项,组织开展喷浆造粒烟气异味处理工艺研发、谷氨酸发酵废液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工艺研发等多项行业共性课题研究,解决了行业发展瓶颈问题,推动绿色创新发展。
过去五年,协会重视节能环保,推进绿色发展。组织开展“节能环保领军企业”、“节能环保推荐企业”宣传活动5次,69家企业获得荣誉;推行“绿色制造”评价工作,11家企业36款产品获得“绿色制造标识”,有力推动了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过去五年,协会搭建多种平台,促进行业交流。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22场,行业主题交流会130余场,培训班12期,公益活动1次,出访交流活动5次,专业展会10次;举办“氨基酸科普宣传”、“淀粉糖宣传周”等活动;出版《发酵工业》杂志60期,刊发产业文章近千篇,为促进行业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看点三:生物产业人才辈出
从我国迈出生物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到成为世界第一发酵大国的有序推进,每一项决策都是碰撞后的谋略。每一个谋略,都成就了我国生物发酵产业的一次华丽蝶变。每一次蝶变,都凝聚了成千上万“发酵人”的智慧和汗水。他们在默默无闻地为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做着贡献,用睿智和勤劳铸就了现在的辉煌。
为了表彰三十年来对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者、企业家、重点单位和科研院所,协会评选出行业功人物13人,行业精英54人,国际合作1人,行业创新贡献40家企业,协同创新13人,创新贡献(高校、科研院所)24家,突出贡献18家,以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意。
行业精英奖获得者
协同创新奖获得者
同时,协会聘请孙宝国院士、谭天伟院士、朱蓓薇院士、吴清平院士、岳国君院士、陈坚院士、郑裕国院士、陈卫院士、姚斌院士、路福平教授十位同志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发展战略首席专家。
看点四:新领导班子任重道远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对新一届领导班子给予了厚望,他指出:
一要坚守协会初心使命。协会要坚守服务好会员、为行业谋发展的初心,牢记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的使命宗旨;要结合行业发展需要,主动争取政策,认真学习政策、深入研究政策,正确宣传政策,加强对企业的指导;要加强行业调研,研究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反映本行业企业诉求,争取政府支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要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指导行业企业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攻克难点,推动有效复工复产,推动生物发酵行业行稳致远。
二要推动行业创新升级。协会要倡导创新驱动发展,引聚行业创新资源,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完善行业科研和技术研发体系,指导行业加强跨界联合,集中优势力量,突破瓶颈问题;按照初步规划,“十四五”期间,要组织发酵行业攻克工业微生物基因组设计改造、酶定向进化改造、生物分离提取等15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要指导行业加大科研力度,研发新原料、新工艺、新装备,满足市场需求;要优化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标准质量水平,加大产品和方法标准制定力度,“十四五”末力争完成制修订评价方法标准20项以上,产品标准40项以上,良好生产规范、绿色体系标准等标准10项以上,实现以高水平的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要服务“六稳”“六保”。协会要引导生物发酵企业,稳定企业自身、稳定就业、稳定外贸、稳定市场预期;要指导生物发酵企业保产业链,保供应链;要鼓励生物发酵企业推进产业扶贫,开展公益活动。
四要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协会要引导发酵行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发酵废醪液低碳资源化、无机固体废弃物和有机黏稠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十四五”末力争实现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降低10%,废气、废渣排放降低20%;要引导发酵行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生产体系,创建绿色工厂,引导绿色消费,推进绿色生态发展。
五要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协会要认真总结行业“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情况、成绩和问题,深入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短板问题,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科学、严谨、务实、有效地编制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引领产业向生物制造强国迈进。
六要培育建设优秀协会。协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服务行业企业中练好内功、提升能力;要坚持党建引领,贯彻落实国资委《行业协会党建管理办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协会现代化治理能力,努力建设凝心聚力、自强不息、政府信赖、行业依托、企业满意、不可或缺的职业化一流协会。
看点五:新思路助推行业发展
于学军在发言中表示,张崇和会长的讲话,对协会工作给予了肯定,为协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贯彻落实张崇和会长的要求,新一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任务:
1、发挥协会职能,服务政府和会员
一是做好十三五产业规划执行情况的总结评估,精心组织编制好《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各分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引领产业向强国迈进。
二是做好政府参谋,深入开展产业调研,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战略,提出政策建议、争取政策支持。
三是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针对企业诉求和遇到的发展问题,做到快速反应,精准服务,在服务行业企业中练好内功、提升业务能力,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协会现代化治理能力,按照新时代新要求,努力把协会建设成为凝心聚力、自强不息、政府信赖、行业依托、企业满意、不可或缺的职业化一流协会。
2、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短板,集结优势科技和产业创新团队和资源,建设工业核心菌种、工业酶制剂、功能性发酵制品等联合攻关创新平台,瞄准“卡脖子”问题,组织跨行业、跨领域、上下游联动,产学研协同,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核心技术。
二是针对大健康产业等领域的发展需求,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研究开发新型功能发酵制品、高附加值复合型功能性益生菌发酵制品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是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强新原料的发掘,加快现有可替代原料加工性能的评价和改造,逐步降低对玉米原料的依赖度。
3、坚持绿色智能,助力产业升级
一是建立绿色低碳技术服务专项中心,推进生物发酵绿色低碳(生态设计)产业升级;大力推动先进膜分离、色谱分离、连续离交等清洁生产技术的高效利用;组织氨基酸行业发酵废醪液绿色低碳资源化、有机黏稠污泥和有机酸行业无机固体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技术开发与推广。突破废气、废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定期发布行业绿色产品、绿色装备等系列名录,建立行业绿色制造良好生态。
三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细胞代谢机理混合驱动的智能管控系统,实现生物发酵过程实时在线智能分析、诊断与精确控制;建立智能化分离纯化与产品精制过程调控系统,实现高效、高质量生产。
4、优化标准体系,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生物发酵行业标准体系框架,一是完善和补充产品标准;二是完善评价方法标准制定;三是加快良好生产规范、绿色体系、智能化体系标准等相关基础、通用标准的制修订。“十四五”末完成制修订标准70项以上,以先进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5、加强人才建设,提升职业技能
一是宣传行业精英人才的事迹,以典型人物的实践经验,激励新一代行业高素质人才快速成长;二是持续开展行业高端管理人员培训;三是组织编制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形成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四是定期组织高校学生和企业青年职工进行生物发酵“知识+技能”竞赛,为行业发展做好基本员工后备力量储备。
6、打造优秀产业集群,培育新区域新集群
一是继续对山东省禹城市“中国功能糖城”和山东省昌乐县“中国柠檬酸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给予支持指导总结推广两个产业基地发展经验;二是加快渭南中国酵素城的培育;三是适时选择新产业、新区域开展产业集群培育,打造若干个生物发酵产业集群,推动我国生物发酵产业的集群式和应用链联动的协同发展。
7、持续开展国际交流,服务企业走出去
一是继续办好分行业国际论坛,加强与国际科技、法规标准和相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对话,增进相互了解,为建立合作关系打好基础。二是定期组织行业企业走出去学习考察。三是总结会员企业海外布局的成功案例,适时组织会员单位之间的经验交流,对有意愿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和信息等方面的服务。
看点六:院士论坛精彩纷呈
《未来食品与发酵工程技术》——陈坚院士
陈坚院士围绕未来食品与发酵技术,从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智能制造、食品感知科学和特需功能食品加工技术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介绍了面向人造肉制造的发酵工程技术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食品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其研究进展表明未来食品与发酵工业紧密关联,绿色制造技术的创新将成为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驱动,食品全链条技术的融合将成为食品产业的新模式。
《生物工业的创新与发展——以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生物制造为例》——郑裕国院士
报告以重大疾病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生物制造为例,介绍了生物工业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历程。文中对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理,治疗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与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并着重介绍了胰岛素(动物源胰岛素、重组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DPP-4抑制剂、 GLP-1受体激动剂等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生物制造历程。涉及DNA重组技术、蛋白质修饰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规模化发酵技术、多酶催化技术、酶分子改造技术等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在糖尿病治疗药物开发与生产中的应用。最后,从药物创新和技术创新角度,对糖尿病药物生物制造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饲用酶研发与应用新方向》——姚斌院士
报告分析了我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
饲料粮短缺、饲料禁抗、饲料原料及畜产品安全、养殖环境污染等,而饲料用酶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报告还介绍了饲料用酶从开始商品化应用至今将近40年的时间我国饲料用酶从技术、品种、功能及应用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的历程,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看点七:展会论坛精心打造
8月26日上午,“2020第八届上海国际生物发酵产品与技术装备展览会”、“2020第六届上海酵素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开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副会长贾志忍,兼职副会长、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石维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陈建国,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于学军、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洁、副理事长马振华到展会现场予以指导,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展览部主任卢涛、上海信世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陪同参观。
张崇和会长参观了梅花集团、安琪酵母、中国酵素城、上海本优、镇江东方、上海保兴、大益微生物公司、海济润生、恒利康等企业展区,并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仔细了解产品功能,详细询问有关情况。他表示,生物发酵产品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功能、口味和品质,生物发酵产业要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生产让百姓放心的产品,并特别指出让酵素走进寻常百姓家,让酵素赋能大健康生活。他还指出,企业要紧跟发展趋势,加大研发,加强科技创新,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丰富产品种类,加强品牌建设,共同推动生物发酵行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